当前位置:挽袖吟>历史军事>抗清> 第九十八章 英雄的黎明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八章 英雄的黎明(1 / 2)

穆生辉的死让清军再无翻盘可能。

感慨人老的郝摇旗在总兵胡印选的搀扶下,艰难上到坡上,挥刀将那穆生辉的将旗一刀斩断。

斩将,夺旗。

旗倒,兵溃。

漫山遍野尽是溃逃绿营兵。

得知郝摇旗斩了清将穆生辉后,袁宗第立时命部下总兵麻一生、陆大龙率兵向东线突进,好同正在东边发起攻击的李来亨部会师。

又使人将这一喜讯急告后面的韩王、安东王、洪部院同潘公公。

知将士们已破清军防线,病重的洪部院顿时泣不成声。

韩王同安东王亦是忍不住长出一口气。

率兵在东线拼死阻击明军的绿营副将司马泰再是悍不畏死也知大势已去,又闻溃兵哀嚎总兵大人殉国,更是没了坚守之意,匆匆带着余部撤走。

撤退途中却被明军冲散,混乱中司马泰的左腿被一明军将士用长矛戳中,疼得他咬紧牙关让亲兵架着他走。

李复国带兵攻入清军防线后,一面令总兵李春缑带人追击清军溃兵,一面同总兵应炤带人接应西线突围来的将士。

兵败如山倒。

在明军追击下,司马泰部很快溃不成军,大部被明军李春缑部歼灭,少部投降,仅数十人随司马泰逃出。

西线清军基本崩溃,仍成建制的是参将秦国栋部。

秦部有千名营兵,防线位于明军突破口右翼。

闻总兵穆生辉战死,又见明军已经打破排桩防线,东西两支明军即将会师,秦国栋便不敢再战,可撤退途中却被明皖国公世子刘亨、郝摇旗部总兵张大灵等率兵围住。

眼看四面八方尽是明军,进退无路的秦国栋竟是派人向明军请降。

其部清兵听闻要降竟是无一人反对。

原因便是他们三年前也是明军——大西军!

秦国栋隶大西军名将白文选部。

白文选当年与李定国、刘文秀共同出兵平定孙可望叛乱,因功被永历朝廷封为巩昌王。

三年前,白文选率部与李定国会师阿瓦向缅甸索要永历帝朱由榔不果后,溃走锡箔。

年底吴三桂领清军自木邦一昼夜行三百余里绕至白文选后方,白文选猝不及防兵败腾越。

降清的大西军将领马宝、马惟兴、祁三升督兵追赶白文选。

马宝亲携吴三桂书信劝白文选投降,走投无路之下白文选率所部官兵家眷万余人,战马三千余匹、战象十二只向清军投降,被清廷封承恩公,抬入汉军正白旗。

随白文选降清的明军则被清廷转而投入夔东战场。

秦国栋这两年便一直随郧阳总兵穆生辉参与对李来亨部的围困,整个夔东战场参加围剿老顺军的前大西军官兵约两万人。

另有四万余这些年陆续降清的明军各部,如四川的谭弘、谭诣部。

若非清廷新调京营八旗一万人,西安驻防八旗五千人加入围剿,夔东战场双方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清军一方无论总督还是巡抚,又或都督、提督、总兵,清一色都是明朝降官!

士兵更是百分百原明军!

见穆生辉已死,所部又被明军重重围困,军无斗志、战无士气,秦国栋思来想去索性率部放下兵器再降明朝。

也顾不得这么做会给他的老上司巩昌王白文选带来什么后果,给那帮降清的大西军将领带来什么影响,更是顾不得被清廷控为人质的家小了!

郝摇旗麾下总兵张大灵因手下损失惨重,竟欲将投降的秦部尽数屠戮,幸被刘亨劝住,言称今日若杀降,他日不管是绿营还是八旗便再难有放下武器之人。

也就是逞一时痛快,泄一时仇恨,却将让抗清斗争彻底走向败亡。

另一股清军在都司夏秉忠的带领下,向东北方向总兵高守贵防线逃奔。

袁宗第部将吴士军率兵咬住了该股溃兵。

急于逃命的夏秉忠根本不敢回头抵挡,也没有人敢留下断后,结果被追上来的明军如砍瓜切菜般杀得不住从山坡上朝下滚落。

夏秉忠被明军当场斩杀,余部三四百人在千总杨威带领下被明军压纳在方圆不到百丈的一片山凹中。

却是不肯降。

幻想能撑到援军赶到。

吴士军见状也不强攻,只叫人放火,结果被困的清兵被浓烟熏呛下自个走了出来。

杨威既不愿降,也不愿被烟呛死,竟是挥刀自尽。

至此,除零星溃兵外,郧阳总兵穆生辉部大部溃亡,连同穆生辉在内战死大小军官145名,士卒2000余,另有1800余营兵向明军投降。

明军伤亡数字更大。

东线李复国为接应西线明军,不惜代价猛攻清军防线,甚至连寨中百姓都动员起来,结果伤亡1600余人。

占了整个碑亭寨军民的二分之一还多!

几乎是一战打残。

西线明军郝摇旗部伤亡800余,袁宗第部伤亡400余,刘亨部伤亡300余,东西两线明军的总伤亡超过了清军。

袁、郝两位老帅麾下残兵已不足2000人。

若非郝摇旗斩杀穆生辉,明军伤亡数字必然还要增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